ENGLISH
江苏大学
书记信箱
院长信箱
 
学院动态
通知公告
学院新闻
学术动态
党建动态
学院荣誉
学术动态 首页 > 学院动态 > 学术动态 > 正文
海然基金学术讲座:AI与法律职业的未来
 发布日期:2025-03-17 | 所属分类:学术动态 | 阅读次数:

 2025315日,法学院在三江楼模拟法庭举办了海然基金学术系列讲座。本次讲座特邀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律师主讲,主题为《AI与法律职业的未来》。法学院党委书记朱玲萍主持讲座,副院长牛玉兵、各教研室教师代表及100余名学生共同参与。

本次讲座旨在深化师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,探索法律职业与AI技术的融合路径,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师生数字素养。作为海然基金学术系列讲座的创新实践,活动特别设置法律AI工具实操环节,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

讲座伊始,法学院党委书记朱玲萍为王律师颁发法学院校外实践导师聘书。随后,王律师结合自身实践经验,通过演示两款法律AI工具的操作流程,系统解析了AI在合同审查、法律文书生成、庭审辅助等场景的应用逻辑。针对国内法律AI发展现状,她指出当前面临的三重困境:资深从业者对技术革新的保守态度、青年律师使用AI的“隐性依赖”以及技术开发者与实务场景的适配难题。

在实操环节,讲座创新性设置“蛇年赋”主题创作挑战赛,将参会人员分为六组使用Deepseek、豆包、Kimi等工具进行协同创作。通过优秀作品展示与指令优化技巧分享,王律师强调法律人应掌握“情感化交互”能力,既要善用自然语言引导AI生成优质内容,也要警惕算法黑箱带来的潜在风险。她特别指出,AI工具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效率,更在于其模拟思维路径的深层应用潜力。师生们围绕短视频账号策划展开协作,完成从内容定位到变现路径的全流程设计。王律师通过实时点评,重点解析了AI在生成式叙事、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范式,同时警示技术使用中需注意的隐私保护与伦理边界问题。

最后法学院副院长牛玉兵作总结发言。他高度肯定本次讲座的创新形式,是应对AI时代法律教育变革的有效探索。牛玉兵副院长强调,AI技术不仅是法律实务的辅助工具,更是推动法学教育教学范式革新的重要力量,寄语师生既要保持对技术发展的敏锐度,也要坚守法律人的专业价值,在智能时代构建“人机协同”的新型职业能力体系。

本次讲座通过理论阐释与场景化实践的深度融合,为师生呈现了AI时代法律职业发展的多维图景。法学院将持续深化“智能+法律”特色教学体系建设,通过路韬三江法律论坛、法律科技工作坊等平台,推动法学教育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,为培养兼具人文关怀与科技素养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持续赋能。




 
法学院公众号
联系我们
江苏大学法学院办公室  Email:law@ujs.edu.cn  电话:0511-88782665

Copyright © 2020 law.ujs.edu.cn.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
地址: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 您是本站第 539532 位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