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2日、6月19日,法学院教师学术沙龙第17、18期在学院会议室举行。第17次学术沙龙由曾见老师主讲,主题是“论《民法典》第1007条人体细胞买卖禁令的区别适用”,第18期学术沙龙由帅红兰老师主讲,主题为“法学实证研究中的量表开发与检验”。法学院院长李炳烁以及姜海峰、江雪松、张健、杜乐其、雷婉璐、郑淑珺、关悦等老师先后参与活动。沙龙活动由法学院副院长牛玉兵主持,

活动中,曾见老师分析了《民法典》第1007条人体细胞买卖禁令面临的现实挑战,讨论了其医学和法律根源,认为化解挑战的对策在于人体细胞买卖禁令的区别适用,即将属于人格范畴的人体细胞纳入禁令范围;对于直接源于人体的细胞,基于伦理原因也不得买卖;经过体外培养与传代后的人体细胞则可不受禁令限制。

帅红兰老师结合坦白从宽等制度,从法学实证研究视角,分享了实证研究中量表开发和检验等问题,认为量表编制阶段应着重于对理论基础的深度挖掘与精准探析,力求确保量表构建的合理性与逻辑性;而检验阶段则应聚焦于对量表信效度的严格验证,以此保证量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。
两场沙龙活动中,姜海峰、江雪松等老师针对论文主题展开深入讨论,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。
学术沙龙是教师开展学术交流、研讨切磋的重要形式。目前,学院已经搭建了包括海然学术讲座、路韬法律论坛、研究生与教师学术沙龙、钟爱阅读读书会等类型多样、形式丰富的学术研讨交流平台。学院将继续发挥这些平台的作用,营造学院学术氛围,推动学院有组织科研,助力学院学科高质量发展。